現實不現實的賺錢路


在出國前搬家時看見大三翹課在咖啡店寫的那張紙,27歲可以完成的事。
在這個時代要買一個本身生活水平之上的東西似乎有難度,更多時候根本不想去想,譬如一台不僅僅是代步的車、一間適合家庭居住的房子、一個夢想。
有時候聽到別人說著大環境的困難,但對我來說,大環境或許是我短期改變不了的事,但如果把它當成主要阻礙,反而更無濟於事,那才輸慘了,我寧可短暫忽略它,看看自己還能做什麼,對我來說有些現實條件就像牆一樣,只要一直打就會有破掉的一天,只是用肉拳頭打水泥牆可能很累,所以當自己更有能力的時候,可以買金剛狼或是鋼鐵人的裝備,牆就會更快破了。

記得出發前某一次與爸爸去銀行匯學費,銀行的小姐跟我爸說:「爸爸是老闆嗎?這麼好出錢讓女兒去」,爸爸:「不是喔,是她自己先存了一筆的。」那時候是我一生最對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吧哈哈哈,那個成就感不是來自於自己存了多少錢,而是自己居然堅持下來了。

大三下學期

記得我在某個咖啡店拿了一張紙與鉛筆,把台灣那時候新聞所報的22K先預設成自己可能的畢業生起薪,接著把在臺北租屋所需的月租與伙食費寫下來,把一筆一筆開銷列上去,從大四畢業開始寫,一直寫到27歲那年,是我可以存到出國所需費用的時間點。這是一個基本版的規劃。看著那個基本版的表,預想了那五年的生活後,覺得應該增加額外的費用,像是旅行費、娛樂費、學習費。於是我又抓了這些費用的大約數字,排進表裡,變成更好的版本。而為了滿足欲望所增加出來的費用,也就是我需要額外去賺的錢。也是後來開始當接案的主要原因。對我來說,賺錢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所以設定了目標,多賺了就可以緩下來,又想做什麼額外的事了,就多接一些,搭配欲望起起伏伏。

真正開始上班後

每一年都用了Excel把每個月生活收支先列出來,而遇到生日的月份,娛樂費可以稍微多一些,然後定期檢視哪一部份的費用需要調整,這樣不需要每日記賬,但也能知道自己的金錢狀況。當然在那過程中,也會不斷問自己一些問題,譬如當聽到別人說錢賺再多也沒用啦、這樣存錢真的是好的嗎?要不要享受當下就好?或是為什麼不直接選薪水高的工作?後來因為我認為錢就是我用來改變條件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及工作實質花的時間除了得到薪水,很重要的就是技能與經驗累積,所以當初選工作的原因主要還是看想累積的能力來做主要選擇。也想過到時候存了沒申請的話怎麼辦,我也想好了!就是一口氣花掉,或是回台中找間小房子做工作室去。

當接案進賬時

會先犒賞自己去吃頓好的(那時候通常都爸爸帶我去吃的天母味集),然後正職的那份薪水全部存起來,只要看到他們被存起來時,就知道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一些。

賺錢之餘

也一定要想想怎麼兼顧其他面,於是開始健身房跟跑步;發掘新的忙碌法,除了去咖啡店,就是用多餘賺的錢訂一間喜歡的飯店做設計,兼顧享受與生產力;想著怎麼用相同價格吃到比較健康的東西;定期看場演唱會;特別重視年度旅行;找到不用額外花錢就能有好心情的休閒娛樂,像是騎腳踏車逛遍臺北。
打了這篇,主要是想說,生活裡以為很多不可能的事,靠著了解自己想要的事情然後堅持再加上一些想像力其實都很有可能達到。而且我覺得這一包一包的堅持,也都會變成之後相信自己的力量。
當然也要在聖誕節買個禮物給今年辛苦的自己!

希望一樣在為生活努力的大家,生活也都越來越是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