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台灣其實是一個多月了,時差因為半夜還是想跟在倫敦的阿連說說話,加上我目前是身為自由設計師,因此並沒有很認真的調成台灣時間。
這一個月裡有許多五味雜陳的情緒。
為什麼會想寫呢,是因為我發覺自己每日起床動力急速下降到一個恐怖的程度,因此決定用一些我最喜歡的生活時刻之一試圖找回些什麼,搭配我跟我爸order的丹麥土司與咖啡。
所以~先從開心的事說起好了:
一,我經過介紹而認識了有同樣理念的心理師與設計師,再一次的,即使過去的經驗不同,能夠遇到對未來有同樣的想法很棒,「對的人遇到一位就夠了。」他們這樣跟我說,總之,我很感謝能夠讓我回來時遇到他們。
二,我發現每日燒屁股的經濟壓力小了很多。
三,能切身感受到家人生活上的新習慣,不再只能靠科技來幫助,例如,我爸為了健康與體力,每天都開始去附近學校運動,運動結束再撿操場旁相思樹的相思豆回來給我媽。現在已經大概快五百顆了吧。而我媽除了拼布技能大升級,還在室內種了許多盆栽,從沒想過怕蟲怕土怕髒的她果然開創了乾淨的綠手指人生。
四,能發掘自己在脫離原環境所沈澱的種種,在回來後,對原先生活裡的事有一些新角度與處理。
五,遠距期間發現彼此依然繼續扮演著鼓勵、傾聽、想翻白眼與溫暖的角色。例如,一起相約慢跑、一起做專案、在我們共用的Google日曆寫溫暖的話給對方驚喜、面對問題仍然可以一起討論跟想辦法。
六,跟我的老朋友們又可以約出來走路聊天喝咖啡講垃圾話,每一次簡單的相處都讓人感到滿足~(寫完這一整段果然覺得開心許多)
再來是不能歸類於開心的事:
一,原先生活裡的時間軸仍然走著,需要很謹慎拿捏的事還是有,只是隔了快兩年回來繼續參與的概念。但是很慶幸自己是學到了些什麼之後再繼續處理。
二,「你為什麼要搬到南區啊,想約都不能約。」,沒交通工具在到台中彷彿沒有腳,尤其住在非市中心的人類。但我還是會努力出門的。
三,政治、政論節目、新聞媒體讓我快速地重回熟悉感,無力感,無奈感,暴躁感。
四,需要更有意識地去突破被限制的感覺,大概是「嘗試」、「不同」與「改變」這些對某些人來說是很有風險的吧,好像一有失誤人生就會很糟。
五,「趕」,好像很需要趕快到社會上某個位子坐下、趕快到人生下階段。
至於如何去面對這些,我常常想起那些過往生活中突然徹底被滿足的瞬間,例如我走在運河邊上,覺得自己變得渺小,風吹鳥叫稀疏的蒲公英伴左右,說天堂也不over,他人眼光變得超級不重要,那時候我還是需要每個禮拜搭七十分鐘的車去無薪實習、每週兩天去打工,簽證到期日每天燒屁屁,倫敦徹徹底底教會我發大財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
總之,那些瞬間似乎讓自己的煩惱與慾望,都有了更清晰的排序,對自我了解也有很大的啟發,因此帶來心境上的改變。不太會再因為亞洲社會所定的人生時間表或是人生必做清單而有太大的影響或是焦慮,或是很多人都有做我也應該跟著做,覺得身邊的人好像比我本人焦慮,但我也知道這並不是光靠口頭說說就可以去解釋的,這種事情大概是越過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時,旁人就會開始理解與尊重吧。慢慢清楚自己的人生劇本想說哪些故事。
雖然未來充滿未知,而對於未知很容易恐懼或慌亂,但幸好的是,對自己有了更多認識時好像可以重新檢視原先的執著,對未知好像少了很多恐懼,而生活也沒有因此變得更糟,現階段看起來是啦,至少在遠距離上的相處上,兩個人都少了很多因恐懼而生的焦躁時,似乎更能專心於當下的生活與實際上需要克服的問題。
好吧,說到這裡,要出門與我的巴黎友人去喝咖啡了。